2020-05-12 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
为促进我校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校课程教学方法、模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2020年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标准
紧扣“立德树人”,突出价值引领,强化课程育人功能。同时,“金课”建设应达到“两性一度”标准要求,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课程以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体现高阶性;课程内容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体现创新性;课程有一定难度,学生课上课下需要较多时间学习和思考,体现挑战度。
二、建设内容
1.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大纲;
2.精心凝练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并适当提高课程的难度和挑战度;
3.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忙起来,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立项建设的课程均须在绍兴文理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超星泛雅)或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建课;鼓励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智慧树、学堂在线等平台上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严格课堂教学管理,立项建设的课程均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智能管理终端等新手段,在线开展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和评价;
6.优化课程考核办法,突出过程性考核。采用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综合性评价办法,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深度和挑战性;
7.积极开展课程建设过程性监控。课程组应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根据阶段性教学效果,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方式。建设期满,每门课程至少提交2个典型教学案例和2个教研活动记录。
三、申报要求及程序
1.全校拟立项53门,其中上虞分院(经费自筹)3门。
2.列入我校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均可申报(已获2019年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立项的教师不参加本次申报)。
3.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在编教师;课程组全体成员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师德师风、高度的教学热情,具有较为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优秀,并能保证课程按期保质建设、更新、应用和推广。
4.各学院认真规范做好组织推荐、评议评审等工作,经学院学术(教学)委员会审议通过,发文确定院级立项课程,在配额内(见附件1)向学校推荐校级立项课程。
5.建设期1年,校级立项课程给予3000元建设经费,学院1:1配套。结题验收优秀的课程将授予校级“金课”称号。院级立项课程建设经费学院自筹。
6.各学院于6月12日之前报送以下三份材料:推荐校级立项课程的《绍兴文理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申报书》(附件2)、《绍兴文理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申报汇总表》(附件3,含院级立项课程)、院级课程立项文件,纸质版各一份,电子版发送至maolyusx@163.com,联系人:毛苓颖 电话:88341831。
教务处
2020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