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学院动态
----  文件信息
----  制度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讲座论坛】乔迁新办公楼首日,法学学科邀浙大“名师”畅谈法学研究成果产生的方法与路径

2025年11月24日 11:52  点击:[]

11月21日,以“国家课题申报与法学类英文论文写作发表”为主题的座谈会在绍兴文理学院南山校区14号楼416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座谈会邀请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佩乘主讲,绍兴文理学院法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宁波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刘晓山进行会议总结。

吴佩乘老师结合数据法、知识产权法和经济法,分享国家课题申报和英文法学论文的写作发表经验。首先,吴佩乘指出,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需要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示范引导作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代表正确方向、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前沿动态,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具有较高的主体性、原创性和学术思想性;应用研究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吴佩乘就选题、框架、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创新点等方面指导了国家社科青年基金的申报写作。其次,吴佩乘介绍了中英文法学论文写作的区别,就研究计划、读者群体、语言要求、期刊发表等内容分享了英文法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吴佩乘指出,不同的刊物有不同的风格和喜好,国际法和国内法选题有区别,需要找到国内法和国际法的连接点,并适当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

刘晓山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座谈会关于国家课题的申报与法学类英文论文写作发表交流,可以将其归纳为是关于法学研究方法论的阐释。国家课题中的学科交叉选题,是对法学交叉方法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新兴科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法学科际深度交叉,具有科际整合特征,学界将这一方法转变称为“法律科际整合”,“以新兴科技为起点,兼顾并整合了传统法学思维与技术路径”。很显然,技术在法律中应用的深度与宽度在不断拓展,与此同时,也应该注重技术运用的效力。以大数据技术为例,须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合法性、客观性,因为数据支撑对实体的判断,影响对案件事实的发现和认定。可以说,技术的发展影响到外界直觉和感知,同样也会影响到司法人员的直觉和感知。最后,刘晓山表示希望吴老师与我校法学学科的交流能够持续,也欢迎以后青年教师能够将团队老师邀请到我校开展交流,为促进我校法学学科创新发展,乃至于整个绍兴地区法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供稿:汤方实 编辑:唐奇 审核:徐青

上一条:【学科竞赛】我院学子在第十一届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中喜获佳绩 下一条:【人才培养】公管系举办“洞见美好生活——洞桥社区的治理创新与实践”专题讲座

关闭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 邮编: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