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深度融合,锤炼专业素养与职业操守,暑假期间我参加了会计岗社会实践。期间,我以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凭证核对、报销审核、库存盘点及银行事务办理等工作中,亲身感受财务工作的规范流程与廉洁责任,收获了扎实而深刻的体悟。
实习初期,我在会计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财务基础工作。他指着抽屉里的计算器说:“按错了能清零重算,可账记错了,一辈子都清不了。” 老师用实例指导我开展工作,他翻出了近期的差旅费报销单,指出3张连号出租车票金额恰好可抵消超标住宿费;经核对高铁票时间信息,发现与“客户行程变更”的说法存在出入。这让我明白,课本里的 “会计职业道德” 从不是空谈。很快,这样的考验落到我头上:某工作人员将茶叶发票混入办公用品报销单,说 “走办公费就行”。想起老师 “费用科目不能乱” 的叮嘱,我坚持分开填单,当老师在报销单旁写下 “符合规定” 时,我懂得了 “不懂变通” 的坚守正是财务人的底气。



月末盘点库存现金时,我真正体会到 “一分钱都不能差” 这句话的含金量。当天现金日记账比实际库存少了 32 元,我翻遍二十多份单据,发现某份签收单上实发金额本应是 932 元却写成了 964 元。“钱不多,但这是原则问题。” 通过此事,我终于读懂 “账本里藏着良心”—— 就像他那本翻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每一页都标注着 “廉洁是底线”。
实习之余的周末,我在社区廉洁宣传中看到了更生动的 “廉洁课堂”。景山街道文化长廊里,居民画的漫画中写有 “不贪一分钱” 的算盘爬坡,配着 “账本清,心里明,半夜敲门不用惊” 的打油诗;潘桥街道 “廉洁茶馆” 里,退休审计王师傅讲着村会计挪用资金的案例,“温水煮青蛙” 的比喻让喝茶大爷们感慨 “守规矩才能行远”。在瓯海区廉洁教育基地,伪造发票与真票难辨的对比、会计从廉洁到失守的忏悔录,让我震撼不已;而 “廉洁家庭” 评选中,记账员妈妈画红线教女儿记账、五金店夫妻拒接 “不开发票就降价” 的故事,更让廉洁变得可感可学。
实习最后一天,老师送我一把刻着 “清正” 的红木算盘:“你对它诚实,它就对你实在。” 翻看我做的第一本凭证,铅笔核对痕迹已淡,却多了他红笔写的 “保持这份认真”。整理东西时,抽屉里的《廉洁口袋书》《财务廉洁三字经》和 “账本是镜,照见初心” 的书签,都成了珍贵的收获。

此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财务工作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而是规则的坚守与良心的称量。从报销审核的寸步不让到现金盘点的分厘必较,从社区漫画的通俗警示到教育基地的深刻案例,我不仅将课本里的 “会计职业道德” 转化为实践认知,更读懂了 “廉洁” 二字的千钧重量 —— 它是发票明细的清晰,是签字审批的规范,更是每个财务人心里的秤。未来的会计之路还很长,但我坚信,握着廉洁这把钥匙,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光明坦途。
文字:孔俊凯
初审:陈煌狄
终审:周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