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商学院(法学院)防诈宣讲实践团深入宁波北仑柴桥,开展防诈骗宣传活动。团队协同村委会一起筑牢基层防诈安全网,针对老人、学生群体,通过典型案例提醒、资助政策宣讲开展活动,分发80份宣传手册。
公开课:情景教学强化学生防诈意识
在柴桥实验小学,实践团为五年级学生开设防诈公开课,采用生动案例教学如何应对电信诈骗。课堂以“中奖诈骗”情景剧为核心,分享典型诈骗话术,强调“报警而非报复”,帮助学生们内化防诈知识。课后,学生们纷纷分享家中老人遇到过的诈骗事例,在互动中提升警觉性。

防诈宣传:村庄走访筑牢全民安全防线
实践团深入当地各个村庄,针对老人、高考生等群体挨家开展精准宣传。在河头村,用方言讲解"冒充公检法"骗局,教老人设置安全密码并存储派出所电话。陈阿婆分享险被"孙子住院"骗局骗走3万元的经历。在万荣村,高考生林同学翻看资助手册后惊呼:“原来助学贷款不要担保人?之前有人要收500元手续费,差点上当!”这充分印证了资助政策普及直接拆解诈骗话术,让“手续费”骗局失去生存土壤。村委会反馈,骗子常利用政策盲点行骗,尽管定期宣讲,老人受骗仍时有发生。团队提出“重点关注名单”建议,加强对独居老人的个性化关怀,一对一匹配当地的在读大学生与高考生,利用乡情信任提升效果。

活动总结:政策与防诈融合的基层实践
青年微光正编织柴桥基层的防护体系,资助政策作矛,防诈知识为盾,为防诈注入青年赋能,在基层播种了安全意识。诈骗多针对钱财,而资助政策涉及资金申领。团队将政策宣传与教育防诈结合,填补政策认知空白,从源头预防"助学贷款手续费"等精准诈骗。
团队成员纷纷表示,防诈是一场持久战,作为大学生,力量虽小,但无数微光亦可照亮基层。
文字、摄影:张颖、李晨银
初审:陈煌狄
终审:周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