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我一把年纪了,还能当“主播”。今年疫情期间,我在家中装上了摄像头,为两个班级60多名学生上《公共伦理学》。对着摄像头为同学们上课,在我1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还是头一遭。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疫情期间,我们不出门反而成了对社会最大的贡献。然而,宅家的生活,却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云生活”的新大门。
过去,我们提了很多年的教育现代化,也提了“互联网+教育”“课堂革命”“智慧教育”等一系列的概念,却很少付诸实践。这一次,当我们不得不开展线上“云教育”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学校都推出了非常有趣的线上教育活动。比如,阳明小学把网课搬到了阳明故里,为学生开启了线上研学游活动。
在我看来,线上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了教育公平。当我们把课堂搬到了线上,就打破了原有的校园和教室的藩篱,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在线上看到很多名优教师的线上教育教学视频,反过来也会促进更多名优教师推出更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作品,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疫情之下的“云生活”不仅仅是“云教育”,还包括“云消费”“云休闲”等等。我发现,绍兴部分商场推出了“云逛街”,市民拿着手机就可以在“云端的商场”挑选、购买商品;绍兴本地的一些农贸市场也推出了“云买菜”服务,市民可以像手机点餐一样,把想吃的菜品拣进菜篮子;一些原本不做外卖的高端餐饮,也在疫情面前放低身段,推出外卖“云套餐”,让品质餐饮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云生活”,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本地生活,也让我们宅在家中就能感受到外部世界的美好。比如说,我们可以在手机上“云看展”,国内不少博物馆、美术馆闭馆后推出了“云看展”服务,利用VR全景技术,将博物馆的珍宝悉数呈上。一些高清的云展览,不仅展板上的文字一清二楚,同时还配有语音讲解,参观效果一点也不比现场差。我们还可以在手机上“云旅游”,比如“游上海”App通过5G、VR、AR等技术展示上海全貌,大家足不出户就能“走”遍大上海。
科学改变生活。17年前的非典疫情,催生了淘宝。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通过5G等先进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点亮了无限的可能。
讲述人:公管系副主任白文杰
转载自: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