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山海青耕团积极报名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温州苍南专项赛道,通过初赛、线上复赛、面试复赛等环节,本团队最终成功立项。7月14日,本团队全体成员赴杭州参与苍南专项品牌视觉类设计组集中培训指导,并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初夏的晨光,洒在苍南葱郁的土地上。团队怀揣着探索乡村生态振兴与文化传承的使命,踏入了风光旖旎的苍南县青村纪公园。在这里,青春的诗行与生态的画卷、非遗的韵律交织,共同谱写一曲青年赋能乡村的协奏曲。
调研首站,团队深入青村纪公园,与公园负责人周院长进行了深度交流。周院长如数家珍介绍了公园从规划理念到落地运营的全过程,如何将一片普通的乡野林地,匠心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城市绿肺”和“乡村会客厅”。他特别强调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并重的理念,以及公园在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提升区域价值方面的显著成效。“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乡村振兴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实践。”周院长的讲解,为团队揭开了生态赋能乡村发展的第一层密码。
为更全面地理解苍南的根脉,团队随后探访了苍南博物馆。馆内丰富的藏品和详实的史料,如同一部立体的地方志,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领略苍南从古至今的沧桑巨变、海洋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交融共生。那些沉淀着历史印记的文物,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厚重底蕴,也为团队思考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守护文脉、激活传统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恰逢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团队有幸参与了在苍南举办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暨非遗嘉年华。活动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成为观察非遗活态传承与市场活力的绝佳窗口。
团队首先驻足于飘散着甜蜜香气的“熊猫炼乳”摊位。摊主一边熟练地制作着承载几代人记忆的炼乳,一边向同学们介绍这门老手艺的坚守与创新。“传统味道不能丢,但包装、营销也得跟上时代,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摊主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非遗传承的信心。
在五彩斑斓的“芙蓉糖”摊位前,团队成员被精湛的糖塑技艺吸引。摊主是一位年轻的传承人,她热情地展示了芙蓉糖的制作工艺,“每一块糖都讲求火候和手法,这是我们苍南的‘甜蜜非遗’。通过市集,能让更多人直接感受到它的魅力,比什么都强。”团队也在此发放了精心设计的调研问卷,深入了解非遗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传承现状。
“解绳”技艺摊位则充满了智趣。摊主向好奇的团队成员展示了各种复杂绳结的解法,这门考验耐心与智慧的传统技艺令大家叹为观止。“这不仅是游戏,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包含着生活哲学。”摊主分享道。通过与不同非遗项目传承人/经营者的面对面交流,团队深切感受到非遗在当代的生命力与其在促进乡村文旅、带动村民增收方面的巨大潜力。

嘉年华的重头戏是非遗表演环节。团队沉浸式体验了极具苍南地方特色的非遗节目。或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唱腔,或灵动传神、或诙谐幽默的表演,将苍南人民的生活智慧和艺术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场视听盛宴,让书本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鲜活立体,深深烙印在每位成员心中。

夕阳为本次调研之行镀上金色的轮廓。团队成员手持旗帜,在满载收获的土地上定格下青春的身影。从青村纪公园的生态蝶变,到博物馆的历史回响,再到非遗嘉年华的活色生香,苍南乡村振兴的“新坐标”在青年学子的眼中逐渐清晰——它指向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指向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更指向文化自信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行虽短,但青春的思考与热情已在苍南生根。我们深信,青年视角的洞察与青年力量的注入,将为苍南乃至更广阔的乡村热土,描绘出更加斑斓、更具活力的未来图景。带着田野的温度,我们奔赴下一程!
文字、摄影:商学院山海青耕团
初审:陈煌狄
终审:周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