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坡塘共富红色寻访团”赴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过结对共建、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深入挖掘该村践行“千万工程”、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蝶变密码。


共建探讨:艺术联动赋能乡村振兴
坡塘共富红色寻访团与坡塘村村委会以党建为纽带,围绕文旅产业规划、集体经济运营、非遗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乡村振兴研究探讨。村书记回顾了坡塘从“后进村”到“网红艺术村”的转型历程:“艺术乡建让废弃茶厂变身为云松艺术馆,百年台门成了非遗研学基地——这些创新实践需要年轻人的智慧加持!”


深挖经验:艺术+文旅激活乡村基因
团队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走访、产业分析,系统梳理坡塘振兴路径:


1.空间再生:废弃资源变身文化载体。1972年老茶厂改造为复合型艺术空间,百年台门“九间头”植入树兰书屋·南山咖啡,43%闲置农房激活为特色民宿集群,带动户均年增收1.2万元。
2.业态创新:“核心文旅+延伸消费”双轮驱动。云松艺术馆年均接待5万人次;莲花落非遗工坊年研学超200批次;茶山露营、手作市集等业态使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1.8天,2023年文旅收入突破300万元。
3.治理协同:建立“村集体+艺术家+村民”共生机制。24小时“三服务”热线解决民生诉求;艺术家驻村创作换取低租金空间,并通过“艺术积分制”培训村民技能,79岁篾匠陈荣苗转型为文创设计师,产品溢价率达40%。



结语
从电线乱拉的“空心村”到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的“金3A景区”,坡塘村以“生态打底、文化铸魂、产业强脉”的实践,为浙江“千万工程”写下生动注脚。坡塘共富红色寻访团将继续追踪坡塘经验,探索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之路。



文字、摄影:商学院坡塘共富红色寻访团
初审:陈煌狄
终审:周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