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与项目
科研论文与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论文与项目 > 正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2005年09月21日 00:00  点击:[]

提要: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并指出中国只有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加快发展国内产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并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才能继续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机遇;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而为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因而有利于缩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但是,已经形成的世界格局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阻碍;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受到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当然也面临着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对于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

1.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的经济开放度、经济相互依赖性以及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的过程。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协调,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形成了世界经济从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交织和交融,从而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1. 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三个阶段。

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起点。从19世纪开始,到冷战结束,贸易全球化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主要形式。生产全球化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随着贸易品种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贸易成本的存在,世界范围内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得生产全球化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日益成为一种潮流。生产全球化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规模日趋扩大,在贸易全球化与生产全球化的合力推动下,对国际货币兑换,金融风险防范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金融从来都是为生产和商品交换提供服务,所以贸易全球化与生产全球化直接催生了金融服务全球化发展。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又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2. 1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利用最有利的地点和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它所带来的国际分工大发展、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对于弥补国内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缺口,以及迅速实现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从而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更进一步讲,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后来居上、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

目前,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实现自己的产业升级,发起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向外投资及寻求出路的整体战略,这为中国大规模的吸引外资提供了条件。中国要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把利用外资和国内经济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快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 2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 2. 1经济全球化使国内经济发生波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这种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中国在影响着世界,世界也在影响着中国。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国内经济稳定将不仅取决于国内因素,而且也受到国际因素的巨大影响。随着国际交换的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在宏观经济平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进出口贸易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国际性的经济波动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现象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我国,如果我国的经济结构存在某些类似的隐患,这些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在国内出现。

2. 2. 2经济全球化对民族产业和国内市场将造成一定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把中国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结为一体,通过封闭市场来保护本国民族产业的做法越来越不可能。过去虽通过贸易保护的办法建立了门类繁多、体系齐全的国内产业,但大多数都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开放国内市场后所受到的外来冲击将是巨大的。尽管现在我国仍然存在较多的贸易壁垒,国内产业所受到的冲击并不大,但是外商可以直接投资的方式绕过壁垒进入中国市场,这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造成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其他类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企业长期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二是部分国内市场已被跨国公司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威胁;三是合作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目前,中国已经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产业所受到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

2. 2. 3经济全球化可能诱发国内金融风险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面,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流动的国际资本大军中,短期资本即“游资’,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种国际资本的最大特点是投机性强,它以很快的流动速度出入于各国的资本市场,在给各国带来巨大的资金供给的同时,也给各国的金融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如果短期国际资本突然大规模撤出本国市场,本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货币和金融危机。近年来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和阿根廷金融危机就

是这样发生的。

3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好比是“与狼共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防止被“狼”吃掉,又要注意不让自己成为“狼”。因此,认识挑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迎接挑战便成为当务之急。

3. 1提高国家竞争实力

国家竞争实力的提高,是保证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是保证我国经济安全与经济主权的最好手段。国家竞争实力如何,一要看国家的产业结构水平;二要看企业竞争力如何,在这两个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完全依靠市场自身作用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实现企业实力的壮大是不现实的,必须充分发挥国家的力量。国家应通过制定产业发展指导政策与产业扶持政策,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布局。通过协助企业组建集团,提供资金信贷支持,提供教育培训,科研补贴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尽快成长,以应对外来挑战。同时,还要认真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当然国内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建立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制度保障。

3. 2拓宽国内大市场与扩大和参与国际分工密切相结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内购买力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不断提高,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相比,国内市场广阔是中国的重要优势所在,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坚强后盾。但是,国内市场广阔、国内贸易机会多不能成为中国拒绝全球化、实行内向型发展战略的理由。因为国内市场要素的再投入往往是存量的增加和既有要素的复制,很难带来结构的突破和创新,而国际要素的流入一般地说总是带来较高的国际产业的转移和一定量市场份额。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资源结构转换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实现国内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但作为先进技术和制度的非原生国,中国的国内市场再广阔也无法提供这些先进技术和制度。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利用资本、技术和产业世界性大转移的有利时机,通过开展贸易、利用外资等途径实现资源结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3加强金融管理,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枢神经。金融开放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后,对中国银行的冲击将不可避免。开放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将会弱化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同时,外资银行一旦进入中国市场后,便可能将国外成熟的金融工具引入中国市场,会加剧中资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对我国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深化改革,建立适应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金融体制,要强化央行宏观调控职能,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在产权结构、资产质量及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改革,按市场经济规律培育高效的资本市场,以带动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结构的调整。提高金融业的透明度,加强统一管理,注重社会信用基础的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金融等领域的情况下,金融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也增大,如果不加强防范,就会给我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系统性、社会性和法制性的金融监管体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体制内外的金融监管体系,另一方面还要立足实际,大胆地、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国外法律条款,努力使国内法规和国际法规相配套,降低商业和金融活动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庄起善世界经济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杨翠兰经济全球化:中国的机遇与挑战[J]青海社会科学,2001,(1):30- 35

[3]刘力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的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 (2): 57- 63



上一条:电子商务----入世与加快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下一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互关系剖析


返回

地址: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 邮编:312000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宾客